学院工作

首页 - 学院工作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新闻传播一流专业建设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 2022-11-29 浏览次数: 作者:

  


11月27日,由四川省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一流专业建设高端论坛举行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员会位专家学者共聚云端,探讨新闻传播一流专业的建设问题。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教授致辞,成都体育学院副校长何本祥教授、李林教授出席。论坛由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教授主持

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教授在致辞中说,一周前,我们举行了建校八十周年校庆大会,全面回顾了办学八十年的峥嵘岁月与光辉历程。80年来,我们深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映照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底蕴。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把新闻传播作为文化多元发展,各学科相互砥砺、并跑前行的重要内容。1996年,我校招收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年,设置了新闻学本科专业;2002年正式成立新闻系;2014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去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开启了自主培养体育新闻与传播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新征程。

论坛第一阶段发言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胡百精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执行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昌凤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涛甫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强月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晓红教授。

胡百精教授发言题目是“一流专业建设中的培养方案改革创新。他认为,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抓手,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方案,增强培养方案制定的严肃性和程序性。培养方案要体现专业的知识体系,不能够为了体现特色而忽略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陈昌凤教授发言题目是“数智技术与媒介化时代传播变革”。她认为,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进入媒介化时代,媒介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媒介与社会、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新闻传播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她分析了元宇宙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张涛甫教授发言题目是数字中国与新闻传播专业新方位”。他认为,数字革命将新闻传播推至世界前台,也使新闻类专业面临液态化场景、多关联变量、不确定集聚、知识流量化等挑战,为此,需要从价值、知识、能力等方面对专业进行重塑,重建确定性。他还介绍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实践。

强月新教授发言题目是“一流专业建设与协同育人”。他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成为国家战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协同育人的重要抓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以协同育人为方法论,协同育人的方式有多元协同、跨界交叉、多递进等,还对协同育人的主体性、科学性、创行性进行了思考

王晓红教授发言题目是“新文科视域下一流实践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实施路。她阐述了实践与教育的关系,认为实践教育要实现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推动实践教育理念、边界和内容的发展,实践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资源、课程、教学等方面她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实践教育的经验。

论坛第二阶段发言嘉宾有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陆绍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校长刘利群教授。

陆绍阳教授发言题目是“一流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认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包含10标,这些目标大致分为控制性目标和超越性目标,控制性目标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超越性目标通过努力短期内能够得到有效改变。他认为,一流专业建设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李本乾教授发言题目是面向国家融媒体战略的卓越新闻传播一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他认为,传媒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包括顶层设计、价值塑造、知识能力三大目标,一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可以从文理交叉、自主知识创新、知识体系创新等方面入手,在机制创新方面可以从产教融合、国际化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闻传播人才

张明新教授发言题目是“新闻传播学一流专业建设的三个方面。他认为,在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需要平衡好传授知识和生产知识,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在成果培育方面,要多出教材、金课等教研成果,重视课程思政。在机制创新方面,要将其作为院系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创新实践导向的育人机制、联通内外的常态机制等。

刘利群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探索。她结合中华女子学院的特色阐述了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课程创新思路,从教学方式组合化、学习方式自主化、课程建设特色化、社会服务机制化等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学院发展与社会服务进行有机结合。

韦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一流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他结合浙江大学的经验,谈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化路径、课程提质方案、模式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结合本校资源禀赋。可以通过设置方向来凸显专业特色,形成大专业小方向、老专业新方向。课程方案可以设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交叉选修课等四大模块。在模式创新上提出了“四全协同”:全员协同、全科协同、全程协同、全球协同。

论坛第三阶段发言嘉宾有厦门理工学副校长赵振祥教授、辽宁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彭祝斌教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部主任陈信凌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黎明洁。

赵振祥教授发言题目是“偕同与交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他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开展运动健康传播教育的经验。学校提出了“校园就是运动场”的理念,着力构建校园运动的实体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健康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程丽红教授发言题目是“新闻传播学一流专业建设问题与反思”。她阐述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不能“重科研,轻教学”,也不能“重教学,轻科研”。她认为,专业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要打好感情牌,要加强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的培养

彭祝斌教授发言题目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原则与路径”。他认为,一流专业建设要立足学生、教师、组织三个层面。在知识体系重构上,要坚守马新观底色,建设学科本色,突出学科特色,形成专业亮色。在师资队伍上,要建设内涵型、融合型师资队伍。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陈信凌教授发言题目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技术和。他认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方案、思路、荣誉等很大程度上可统称为技术,专业建设的技术和建设成效并不完全耦合,他提出了一流专业建设取得实效的基本思路,即夯实中心意识聚焦目标意识确立融通意识。

黎明洁教授发言题目是“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她认为,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是尊重,要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维护教师的利益、尊重教师的意愿,要建构温馨和谐的团队氛围。

石磊教授主持会议并总结。他感谢各位嘉宾在四个半小时的论坛中,带来了一场新闻传播一流专业建设的思想盛宴感谢四川省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感谢各地专家学者的云端参会。



供稿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撰稿人:梁绣花、彭雪平

通讯员:尹晓丹

审核人:冯瑞、石磊、潘虹燕